滴滴季度总交易额首次破千亿 国际市场增长好于国内市场

11月29日,滴滴在其官网发布了2024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该季度滴滴实现收入539.49亿元,同比增长4.9%;经调整EBITA盈利17.44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2.83亿元。

滴滴创始人兼CEO程维在业绩报告中表示,经过前三季度的持续努力,滴滴的产品竞争力和运营效率都在稳步提升,这使得滴滴在第三季度实现了国内和国际业务的稳定增长。

记者注意到,滴滴已经连续3个季度实现经调整EBITA盈利,其实滴滴在国内市场很早就实现了经调整EBITA盈利,近几个季度滴滴整体盈利情况的改善则和国际出行业务以及其他业务的亏损收窄有很大关系。

e7fd1ae20879d50118964a167807cae5_1535438077686510.jpg

国内市场增长放缓

今年第三季度,滴滴包括中国出行和国际业务市场在内的核心平台交易量为41.18亿单,较去年同期增长15.1%。

从国内网约车市场来看,2024年7月—9月,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分别收到订单信息10.1亿单、10.29亿单和9.89亿单,共计30.28亿单。第三季度国内网约车的订单量较上年同期的24.38亿单同比增长24.2%;比上个季度的28.12亿单环比增长7.7%。

从滴滴在国内市场的表现来看,今年第三季度滴滴中国出行的总订单量为31.83亿单,约占滴滴平台总订单量的77.3%,比上年同期的28.78亿单同比增长10.6%,较上个季度的30.04亿单环比增长6.0%。

对比不难发现,滴滴在中国出行市场订单量的同比和环比增速,均低于整体国内网约车市场的同比和环比增速。不过,整体来看,滴滴在中国出行市场的订单量,最近7个季度一直处于正向增长状态中。

从GTV(核心平台总交易额)的角度来看,今年第三季度,滴滴GTV达1009亿元,同比增长10.3%,固定汇率下较去年同期增长13.1%,这是滴滴季度GTV首次突破千亿。其中,中国出行总交易额为781.2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8%,占到总GTV的77.4%,GTV的占比与中国出行订单量占总订单量的比例基本一致,仅差0.1个百分点。

今年第三季度,滴滴在中国出行市场实现收入481.84亿元,中国出行市场部分经调整EBITA盈利为24.88亿元,经调整EBITA利润率为5.16%。回顾过去8个季度的经调整EBITA利润率,2023年全年曾一度下滑到2%—3%,直到今年第一季度才开始逐渐恢复。


国际市场增长可期

今年第三季度,滴滴在国际市场的总订单量为9.35亿单,环比增长7.35%,同比增长33.4%。在国际出行上,滴滴在过去8个季度,除了去年和今年的第一季度环比增长相对较弱,另外几个季度的环比增速大多在10%上下浮动。订单量的增长速度高于滴滴在国内市场的增长速度。

今年第三季度,滴滴国际业务总交易额为227.55亿元,同比增长19.7%,固定汇率下较去年同期增长33.4%。

滴滴表示,2024年第三季度,通过有效的投资和高效的运营推动了国际业务的持续增长。将继续关注拉丁美洲的巴西和墨西哥等关键市场,并且计划继续投资国际业务,提高运营效率,以推动国际业务的发展。

需要看到的是,滴滴中国出行市场的利润情况好于滴滴整体的利润情况,而滴滴的国际出行业务和其他业务仍处于亏损状态,滴滴目前的利润主要来自中国出行市场。

今年第三季度,滴滴经调整EBITA盈利17.44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2.83亿元。其中中国出行业务经调整EBITA盈利24.88亿元,上年同期为盈利14.73亿元。国际出行业务经调整EBITA亏损2.96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7.74亿元。其他业务经调整EBITA亏损为4.48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9.82亿元。

从环比表现来看,滴滴在国际出行市场的亏损在收窄,意味着滴滴在国际出行市场的扩展策略正在逐步奏效,公司的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均有所提高。此外,过去几个季度,滴滴在其他业务上的亏损收窄也非常明显,为滴滴整体利润的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


滴滴加码自动驾驶

在财报中滴滴还披露了最近一项重要的人事变动,担任滴滴CTO长达12年的联合创始人张博卸任滴滴CTO一职,他仍将继续担任滴滴集团班委成员,并兼任自动驾驶公司的CEO,未来张博的精力将专注于自动驾驶业务。

2015年加入滴滴的赖春波将接任滴滴CTO一职,赖春波曾先后担任滴滴中国网约车业务CTO、平台治理和安全总经理,以及国际业务CTO,更早之前赖春波曾在百度工作。

另外,10月22日,滴滴旗下从事自动驾驶汽车开发和商业化的子公司滴滴自动驾驶,宣布完成C轮2.98亿美元融资,该轮融资由广汽集团领投,滴滴参与。融资资金将用于加大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投入,加速推动首款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量产车落地。

Robotaxi是一项替代网约车的新产品,如果大规模推广之后,无疑会对滴滴网约车业务产生影响。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对记者表示:“滴滴近期这一系列动作,表现出对Robotaxi这项业务的重视。”

其实在2016年,滴滴就在张博的带领下组建了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团队,致力于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开发。2020年6月,滴滴出行就在上海首次面向公众开放自动驾驶服务。在2023年4月的滴滴自动驾驶开放日活动上,滴滴自动驾驶曾发布Robotaxi概念车DiDi NEURON。在当时的现场演示中,DiDi NEURON独创车内机械臂,可实现车内外的多种服务,如提行李、递水、叫醒等。

滴滴自动驾驶COO孟醒当时就表示:“正在结合新能源整车企业的能力,共同定义和量产无人驾驶新能源网约车,已在Robotaxi产品定义、车型平台选择及座舱与智驾系统开发等方面合作。首款车型将于2025年接入滴滴共享出行网络,实现全天候、规模化的混合派单。”

不过,直到今年4月,滴滴自动驾驶与广汽埃安共同成立的广州安滴科技有限公司才获批工商执照。

滴滴能否如期在2025年实现首款量产Robotaxi下线,值得关注。

“Robotaxi大规模替代网约车可能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张翔说道。滴滴方面也曾对记者表示,Robotaxi的普及仍有较长的路要走,面临技术、法规、基础设施、商业落地和社会接受度等方面的挑战,其发展过程将是渐进性的,而非颠覆性的。

而且,目前在运营或者试运营的Robotaxi车队均为平台自营车队,假如以单车20多万元的造价来算,仅在一、二线城市建立一定规模车队的单车成本花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收回成本则需要较长的时间。随着自营Robotaxi车队规模在各城市建立和扩大,对滴滴的财务影响有多大,还需要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