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期筹备:精准定位与资源整合
明确传播目标与核心议题
根据论坛主题(如科技创新、经济合作等),提炼3-5个核心传播点。例如,若论坛聚焦“人工智能与产业升级”,需确定“技术突破案例”“政策支持方向”“企业转型路径”等关键议题,确保媒体报道有明确主线。构建媒体资源矩阵
权威媒体:邀请《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国家级媒体,通过专题报道提升活动公信力。
行业媒体:针对论坛领域选择垂直媒体,如科技类论坛邀请《第一财经》《21世纪经济报道》、界面新闻等,确保内容专业度。
地方媒体:根据举办地选择当地电视台(如北京电视台)、日报(如《北京日报》)及新闻客户端,精准触达区域受众。
新媒体与KOL:联合微博大V、抖音/视频号科技博主进行现场直播或短评,吸引年轻化受众。
国际媒体:涉及全球化议题时,协调路透社、彭博社或财新国际、CGTN等平台,扩大国际影响力。
制定分层邀约策略
高层媒体:由项目经理1对1沟通,提供独家素材或领导专访承诺,提升合作意愿。
中小媒体:通过邮件+电话批量触达,附定制化邀请函(含议程、嘉宾名单、企业资料)。
动态跟进:活动前1周每日更新媒体确认状态,协调交通、住宿及采访需求,准备备用媒体名单应对临时爽约。
二、现场执行:高效组织与内容把控
媒体签到与资料发放
设置专用通道,发放含议程、嘉宾背景、企业资料的媒体包,安排专人引导至采访间。
示例:2025年某科技峰会为媒体提供“AI速记本”,实时生成采访要点,提升效率。
专访环节设计
分时段安排:按媒体类型(如电视、纸媒、新媒体)错峰采访,避免议程冲突。
核心嘉宾覆盖:确保企业CEO、行业专家等关键人物接受至少2家权威媒体专访。
实时监控:监控直播画面,确保无敏感信息泄露,同步协调网媒在茶歇时段发布快讯。
内容深度挖掘
提问清单准备:提前为媒体提供嘉宾背景与可能提问方向,引导对话聚焦核心议题。
案例引用:要求嘉宾结合具体项目(如“某企业通过AI降本30%”)增强说服力。
数据支撑:提供行业报告或调研数据(如“2025年全球AI市场规模突破5万亿美元”),提升报道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