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顺终止上市,重回海尔智家

ca31bad10511ab07c9e0220876f015ec_173038210644085000_a700x398.jpg

原本有望成为海尔系第8家上市公司的日日顺终止上市,离上市只差临门一脚。

近日,深交所公告显示,日日顺供应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日日顺”)IPO终止。作为海尔集团旗下重要的供应链子公司,日日顺的IPO进程备受关注。

根据海尔智家(600690.SH)公告,海尔集团将其持有的日日顺表决权委托给海尔智家,海尔智家由此掌握了日日顺的控制权,并实现对日日顺的并表。

这是日日顺再度回归海尔智家体系。2010年8月至2018年8月,日日顺一直是海尔智家的并表子公司。2018年,海尔智家为了推动内部业务的协同性,通过股权置换的方式将日日顺置出,由海尔集团以其持有的青岛海施水设备有限公司51%股权向海尔智家置换日日顺的部分股权。

“单飞”后的日日顺获得淘宝控股、中投、高盛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入股,当时投后估值高达114亿元。2019年日日顺正式从海尔智家出表,开始筹备独立上市工作。

2021年5月,日日顺首度递交招股书,准备在创业板上市。原计划募资27.7亿元,用于智能物流中心项目、仓储设备智能化项目等。

但当时受保荐机构招商证券被立案调查一事波及,日日顺的审核被迫中止。经过两轮问询后,2023年5月日日顺终于顺利通过上市委的审议。但过会后长达17个月内,日日顺未再向证监会提交注册材料,上市进程一度陷入停滞。

此次日日顺主动撤回上市申请,意味着其长达三年半的上市之旅暂时终结。关于日日顺主动撤回上市申请的原因,截至发稿前,海尔集团方面未就此事回应界面新闻记者。

不过,海尔智家在相关公告中称,当前公司正深入推进中国市场零售转型变革和海外品牌本土化能力升级,其中,打造涵盖仓储、分销、配送的全流程一体化物流能力是变革落地的关键一环。

基于上述战略目标,海尔智家希望在家电业务的物流服务体系上,形成同一个公司、同一个团队、同一个目标,全面打通业务体系与物流体系之间用于链接的人员、系统和数据接口,以充分实现提升运营效率、加速公司业务模式变革落地以及打造新的业务增长点。

日日顺的前身是成立于2000年的海尔物流,当时主要是为了海尔家电的内部配送服务。2013年,阿里巴巴通过认购股权及可转债的方式,向日日顺投资18.57亿港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IPO前,实控人海尔集团通过间接持股方式持有日日顺56.4009%的股份,阿里则借由Partner Century(程达控股)和淘宝合计持股29.0551%。

背靠海尔和阿里两座大山,日日顺强化了以家电业务为主的定位,并与天猫商城合作,开始拓展家居、家电等大件物品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发展至今,日日顺的服务行业已拓展到汽车、新能源、电商等。

根据罗戈研究报告,以2020年收入计算,日日顺已经是国内第三大端到端供应链管理服务提供商。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3年,日日顺营收分别为140.36亿、171.63亿、168.47亿、184.24亿元;净利润达4.31亿、5.79亿、5.75亿、5.68亿元。

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日日顺的经营高度依赖海尔和阿里,两大股东常年为日日顺贡献了近半收入与六成左右的总毛利。证监会在上市问询中也数度提及这个问题。2023年,海尔智家向日日顺及其子公司采购物流等各项服务合计达60.12亿元。

伴随日日顺的上市终止,美的集团旗下供应链公司的分拆上市计划也引发市场关注。2023年7月,美的集团宣布将其控股的安得智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安得智联”)分拆出来,在深交所主板上市,并于当年12月递交了IPO辅导材料。目前,安得智联已完成3期辅导。

和日日顺相似,安得智联最初也是作为美的集团的物流板块而成立,主要承接美的集团内部的物流业务,后来逐步扩大外部业务占比。安得智联对美的集团的业务依赖同样很高,截至2021年,安得智联的业务规模达118亿元,外部业务占比超五成。

有业内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海尔智家并表日日顺,对于双方而言都是一场共赢。并表后,海尔智家通过整合日日顺的系统和物流资源,能降低物流费用、渠道费用、人员重叠等,提升全链路运营效率,为零售模式变革赋能。对日日顺而言,这次终止上市也并不代表以后就彻底放弃上市。日日顺未来可以通过深度参与海尔智家海外物流体系建设,开拓海外市场的新增量空间。

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海尔智家实现营收2029.71亿元,同比增长2.1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4.54亿元,同比增长15.27%。虽然营收增速相对较低,但净利润增速远高于营收增速,体现出海尔智家在成本控制、盈利能力等方面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三季度海尔智家的新兴市场增速可观,南亚市场增长超30%。日日顺的并表加入能否为海尔智家开拓海外市场提供助力,还有待进一步观察。